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4/wmj/
2008/04/09 | 《父亲的病》鲁迅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147) | 发表于 12:47

父亲的病

   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

2008/04/09 | 推销员的恋情
类别(收笑话咧) | 评论(0) | 阅读(19) | 发表于 10:59

  一个洗发水推销员经人介绍前往公园约会,见对方是一个长发飘飘的美女,十分欣喜,说到情动之处,推销员便对美女动手动脚。不料美女一脚把他踢倒在地,怒道:“小色狼,你姑奶奶可是跆拳道黑带。”推销员叹了口气:“原以为遇上个‘飘柔’,没想到碰上个‘力士’!”

2008/04/09 | 侮辱两次
类别(收笑话咧) | 评论(0) | 阅读(17) | 发表于 10:53

  饭店里,服务员对客人说:“只给5元钱小费,简直是侮辱人嘛!”

  客人问:“那我应该给多少呢?”

  服务员:“起码再给5元。”

  客人说:“对不起,我怎么敢一下子侮辱你两次呢?”

2008/04/09 | 老弟不服
类别(收笑话咧) | 评论(0) | 阅读(14) | 发表于 10:50

  一对双胞胎兄弟吵架。

  吵急了,弟弟捏着拳头冲着哥哥吼:“你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比我大一小时二十五分三十秒,这又不会写到身份证上去!”

2008/04/08 | 《二十四孝图》鲁迅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36) | 发表于 11:55

二十四孝图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那么,这麻叔谋乃是胡人了。但无论他是什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这些话,绅士们自然难免要掩住耳朵的,因为就是所谓“跳到半天空,骂得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而且文士们一定也要骂,以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损于“

2008/04/07 | 《藤野先生》鲁迅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2) | 阅读(39) | 发表于 12:51

藤野先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2008/04/06 | 《五猖会》鲁迅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17) | 发表于 11:12

五猖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

2008/04/05 | 《狗·猫·鼠》鲁迅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1) | 阅读(111) | 发表于 09:16

狗·猫·鼠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①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O.Dahm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现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

2008/04/04 | 信陵君窃符救赵——(西汉)司马迁
类别(古典文学) | 评论(0) | 阅读(59) | 发表于 14:06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2008/04/04 | 《谈教训》钱钟书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1) | 阅读(229) | 发表于 12:25
2008/04/03 | 《吃饭》钱钟书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1) | 阅读(418) | 发表于 10:08
2008/04/02 | 《论快乐》钱钟书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1) | 阅读(229) | 发表于 09:46
2008/04/01 |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钱钟书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1) | 阅读(88) | 发表于 20:28
2008/04/01 | 阿根廷17岁少女3年连生7个儿女(图)
类别(世界珍闻) | 评论(2) | 阅读(65) | 发表于 20:23

    阿根廷利昂尼斯市16岁少女帕米拉·维拉鲁尔在3年时间内竟然接连生下了7名儿女,其中包括两组三胞胎

   刚过17岁生日的帕米拉·维拉鲁尔生活在距阿根廷首都300英里远的农业小城利昂尼斯市,帕米拉本来和清洁工母亲玛格达利娜、残疾父亲乔斯以及5个哥哥 姐姐生活在一起。帕米拉快13岁时和一名男孩发生了早恋,并偷吃禁果怀上了身孕。帕米拉回忆说:“我认为我坠入了爱河,我当时快13岁了,没多久我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可我母亲却非常支持我,因为她也在很年轻时就怀上了孩子。可是,我怀孕3个月就流了产。”

  母亲玛格达利娜向女儿强调了避孕的重要性,可5个月后,帕米拉和17岁的新男友米古尔·冈扎利兹发生性关系之后,却再次怀上了身孕。除了遭遇强奸等特殊情况外,擅

2008/03/31 | 《论文人》钱钟书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3) | 阅读(57) | 发表于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