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4/wmj/
2008/01/23 | 夜合花(白鹤江入京,泊封门,有感)
类别(唐诗宋词) | 评论(0) | 阅读(17) | 发表于 21:14

吴文英

  柳暝河桥,莺清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2008/01/23 | 渡江云(西湖清明)
类别(唐诗宋词) | 评论(0) | 阅读(15) | 发表于 21:05

吴文英

  羞红鬓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2008/01/22 | 英国超重男子辞世 特制巨型棺材送葬
类别(世界珍闻) | 评论(1) | 阅读(34) | 发表于 13:54
 
生活中,每当亲人故去,家人总是极尽所能为逝者举行体面的殡葬仪式。然而,英国一名超重男子近日辞世,如何为他体面下葬成了家人的一大难题。令人欣慰的是,这名男子最终在亲友的帮助下静静地走完了最后一程。安放他遗体的是英国迄今最大的棺材。
特制巨型棺材
据英国《每日邮报》9日报道,男子名为马克·班伯,家住英国小城威根,辞世时年仅38岁。由于体重达300多公斤,班伯生前饱受病痛折磨。在他死后,家人决心一定要让他体面地“离去”。
索利·史密斯殡葬公司专门为班伯制作了一个超大桃木棺材。这个棺材呈矩形,长2.4米,宽1.4米,深0.76米。当班伯被安放在里面时,整个棺材重量超过半吨。
殡葬公司职员艾伦·罗比说
2008/01/22 | 《梦溪笔谈》两则——(北宋)沈括
类别(古典文学) | 评论(0) | 阅读(103) | 发表于 12:32

《梦溪笔谈》两则

沈括

采草药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2008/01/22 | 瑞鹤仙
类别(唐诗宋词) | 评论(0) | 阅读(12) | 发表于 11:41

陆叡

  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金买光景,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花悰暗省,许多情,相逢梦境。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   孤迥。盟鸾心在,咵鹤程高,后期无准。情丝待剪,翻若得、旧时恨。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2008/01/22 | 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
类别(唐诗宋词) | 评论(0) | 阅读(7) | 发表于 11:34

潘牥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2008/01/22 | 宴清都
类别(唐诗宋词) | 评论(0) | 阅读(14) | 发表于 11:29

卢祖皋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渌冰泮,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淡月,恁时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衰草连天,飞梅弄晚。

2008/01/21 | 向日葵
类别(植物天地) | 评论(0) | 阅读(34) | 发表于 12:00
 【花卉简介】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亦称葵花科,向日葵属。1年生草本,高1~3米。茎直立,粗壮,圆形多棱角,被白色粗硬毛。叶通常互生,心状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
2008/01/21 | 毛主席与非洲交往珍闻
类别(世界珍闻) | 评论(0) | 阅读(32) | 发表于 11:56
去年4月,***主席访问尼日利亚作讲演时说,我们将永远铭记中非几代领导人特别是老一代领导人的呕心沥血,为中非友好建立的丰功伟绩。

      笔者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有幸涉足非洲北、西、中、东、南各地区20余国,并在4个国家常驻机构工作,所到之处,非洲人民见到我们总是笑盈盈地竖起大拇指连声说:“china”(中国)、“***”、“周恩来”!我沐浴在我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培育的中非友谊的灿烂阳光之中,感到无比幸福与自豪,现采撷一束***主席与非洲交往的动人事迹,祝愿中非友谊万古长青!

      1956年7月,埃及人民在纳赛尔总统的领导下,为收复苏伊士运河进行了一场英勇的斗争。***主席以大无畏的气概坚决支持埃及人民的正义斗争。他在接见埃及驻中国大使时说,“纳赛尔总统是亚非地区的民族英雄”,谴责帝国主义诽谤纳赛尔是“野心家”、 “希特勒”,揭露帝国主义采取各种手段企图进行暗杀,并庄严地向对方阐述中方立场:埃及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全中国人民都支持你们。我们的帮助没有任何条件。你们有什么需要,只要我们能力所及,一定帮助。中国政府和人民将尽一切可能支持埃及人民维护苏伊士运河主权的英勇斗争,并且相信在这一斗争中埃及人民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毛主席还十分关心苏伊士运河的战局,提出了关于埃及反侵略战争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方针的建议,由周总理转达给埃及政府。与此同时,北京约50万和全国各地上亿群众,进行连续三天的集会游行,谴责英法侵略。中国政府还反对美企图趁机取代英法而建立自己的

2008/01/21 | 江城子
类别(唐诗宋词) | 评论(0) | 阅读(17) | 发表于 11:16

卢祖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风度、着娉婷。   年华空自感漂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2008/01/21 | 木兰花(戏林推)
类别(唐诗宋词) | 评论(0) | 阅读(45) | 发表于 11:11

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2008/01/21 | 贺新郎(九日)
类别(唐诗宋词) | 评论(0) | 阅读(35) | 发表于 11:05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2008/01/20 | 第六计:声东击西
类别(三十六计) | 评论(0) | 阅读(26) | 发表于 13:38

[计名由来]

  声东击西计,出自杜佑(公元735-812年)所著《通典》第153卷《兵六》一章:“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其实《孙子兵法》早有“攻其不备”的思想。《淮南子·兵略训》更把“将欲西而示之以东”作为重要的“用兵之道”,《韩非子·说林上》也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戌东边,荆人辍行。”

  本计的特点是:以假象造成敌人的错觉,采用灵活机动的军事行动,忽东忽西,不攻而攻,攻而不攻,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伪装攻击方向,出其不意,夺取胜利。

[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文]

  敌人神志慌乱,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实施事变和复杂局面,正如坤下兑上的萃卦受到扰乱一样,要利用敌人这种不能自主地把握前进方向的时机,对敌人发起攻击。

[前人批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东北,遂乘城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译文]

  西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叛乱。周亚夫固守寨堡,不向叛军出战。叛军攻打东南角,亚夫识破敌人声东击西之计,在西北方向加强防备,不久,吴王精兵果然进攻西北面,结果没有攻进。这是敌人的神志不乱,能够自有主张的结果。西汉

2008/01/20 | 水仙花
类别(植物天地) | 评论(0) | 阅读(62) | 发表于 12:54
水仙
目录·【水仙的简介】
·【水仙的分类】
·【水仙的药用】
·【水仙的传说】
·<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5803
2008/01/20 | 与妻书——(清末)林觉民
类别(古典文学) | 评论(0) | 阅读(27) | 发表于 12:05

与妻书

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