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旗内居住的蒙古族之姓氏如下:1.孛尔只斤氏(汉姓鲍)——孛尔只斤在突厥语中意为蓝眼睛的人(《史集》)。翁旗孛尔只斤氏是成吉汗三弟哈赤温之后裔。 2.不古纳歹氏——他们是阿兰豁阿五子之一,不古纳台的后裔(《蒙古秘史》)。3.塔塔儿氏(汉姓戴、谭)——是一个古老的氏族,蒙古史中经常出现。4.奥矣·毛都氏(汉姓林、穆)———奥矣·毛都蒙古语为林木,该氏可能是早期的“林木中的百姓”(《蒙古秘史》)。5.弘吉刺惕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元代常与孛尔只斤氏联姻,本旗人数不多。6.宏豁惕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蒙古秘史》中记作“晃豁坛”,也有记为“晃豁摊”的。“宏豁”蒙古语有铃铛之意7.兀日罕氏(汉族于、吴)——有人说他们是兀良哈氏之一支。8.术布姑真氏(汉姓龚)——术布姑真蒙古语为“养鹰人”。元、明时期的史书中常出现,也记作“朱保真”。“龚”可能取自“弓”的谐宜。9. 哈布格钦氏(汉姓陈)——明代蒙古有“哈麻真”,蒙文中“麻”、“布”二音有混用现象。“哈布格”蒙古语为狩猎用的枷。钦为人称,故有人释为“狩猎者”。1O.唐兀惕氏(汉姓唐)——旗内人数较多,早有“五百唐兀惕”之说。唐兀惕氏为古代西夏人。11.夏那日氏(汉姓夏、唐、白)——该氏人自己说是唐兀惕氏之一支。“那日”在蒙古语中是人称复数词尾,如汉语中的“们”。“夏那日”意为“夏的人们”。 12.察哈尔氏13.喀尔喀氏14.杭盖勒氏15.季如特氏(汉姓季)16.海拉苏氏17.萨日黑惕氏———“萨日黑”蒙古语为酒,故译为“酿酒的人们”。18.色勒莫氏——色勒莫蒙古语为“剑”。19‘特古如格·太本氏——一该氏人称自己是察哈尔氏之分支,与察哈尔氏不通婚。20. 召·额日氏——“召”为百,“额日”为男子汉。“召额日”可释为“百条勇士”。明代《北虏考》有“召阿儿氏”。21.楚和日氏(汉姓褚)——其中分支称“乌合日·查干”(汉姓牛)。 22.希日努特民(汉姓汪、黄)23.希日·乞丹氏(汉姓黄)24. 呼克苏勒氏25.乞丹斯氏(汉姓陈)26.于聪氏27.希汤古特氏28.太本·萨坦氏29.额登氏3O.保青氏31.赉肖尔氏32.桑萨瓦氏33.呼勒都氏——“呼勒都”蒙古语为“冻”。据说他们是奥矣·毛都氏的一个分支。34.柴尔吉惕氏(汉姓柴)35.海鸠特氏(汉姓柴)——“海鸠特”蒙古语有“偏坡”或“旁侧”之意。36.阿拉他斯氏(汉姓金)37.嘎拉他斯氏(汉姓霍)38.嘎拉珠氏(汉姓冯)39.道劳·道古森氏(汉姓祁) 4O.蒙格惕氏(汉姓孟)41.查达氏42.兀鲁惕(汉姓吴)。
客家姓氏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数极大的大国,汉族占绝大多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民族。故汉民族的姓氏渊源即包含了客家的姓氏渊源。 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在今天的社会里,它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
姓氏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
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现在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姓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后裔。中国姓氏的来历把姓和氏等同看待,据徐俊元等三位学者研究,大致有这十多种类别:
一、以姓为氏。以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作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
二、以国名为氏。夏、商、周三代,有许多大小诸侯国,各国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有程、房、杜、雷、廖、刁、彭、韦等姓。
三、以邑名为氏。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给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氏。卿、大夫的后代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将邑名作为氏。有苏、上官等姓。
四、以乡、亭之名为氏。有裴、陆、欧阳等姓。
五、以居住地名为氏。有东门、西门、东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周平的庶子,字林开,其子孙以林为姓。
六、以次第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孟为姓,老二以仲为姓。老三、老四则分别姓叔、季。 七、以官职为姓。有籍、监、库、仓、将军等姓。
八、以技艺为姓。从事巫术的人,后代便姓巫。从事冰凌的人,后代以凌为姓,还有卜、陶、匠等姓。
九、以谥号为姓。
十、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十一、爵位称号及爵系为氏。有皇、王、公、候、王叔、王子、王孙、公子、公孙等姓。
十二、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客家先人的姓氏来历,也在上述这十几种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