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5 | 第七计:无中生有
类别(三十六计) | 评论(0) | 阅读(27) | 发表于 10:11

[计名由来]

  本计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有的称为兵家)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的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我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尉缭子·战权》中说:“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有者无之,安所信之?”主张无的假象迷惑敌人,乘敌人对“无”习以为常之际,化无为有,化以虚为实,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可见,本计的特点是,制造一种假象,有意让敌人识破,使之失去警惕,然后又化无为有,化假为真,化虚为实;真的攻击敌人了,而敌人却仍然以为是假的,不作防备,从而为我所乘,战而胜之。

[原文]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

  用虚假情况迷惑敌人,但又不完全是虚假情况,因为在虚假情况中又有真实的行动。在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中,隐藏着大的军事行动;大的隐蔽的军事行动,又常常在非常公开的、大的军事行动中进行。

[前人批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藁为人千余,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译文]

  无而装作有,这就是欺骗。欺骗行为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容易被对方发觉,因此,空无不能绐终空无。使无转变为有,这就是由假转变为真,由虚转变为实。自始至终是无,那是不能打败敌人的。由无变为有,就能击败敌人。如唐朝叛将令狐潮围攻雍丘城,雍丘城守将张巡命士兵扎1000个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夜里用绳子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地朝草人射箭,张巡一夜之间得到几十万支箭。以后,张巡夜里再把人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看着好笑,以为又是草人,并不防备。于是,张巡选派500名敢死队员,连夜缒下城去,攻击令狐潮的军营,烧毁营帐,把令狐潮的部队追杀到十多里之外去了。

8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