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名由来]
本计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末农民起义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天下,进行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首先攻入咸阳,自立为关中王。项羽军事力量强大,刘邦把咸阳和关中让给了项羽,自己到了汉中。与刘邦的守地汉中相邻的是章邯。刘邦为了迷惑项羽,防止章邯入侵,把出入汉中的栈道烧毁了。后来,刘邦逐渐强大起来,命韩信为大将,出兵与项羽一决雌雄。为了迷惑敌人,韩信派了一万多人马去修复烧毁的栈道。栈道修复工程艰巨,进展缓慢。章邯料定栈道修复决非易事,毫无戒备,殊不知韩信的主力已抄小路向陈仓进军,很快攻下咸阳,占领关中,韩信采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的计谋,取得了夺取关中的重大胜利。这就是“暗渡陈仓”计的由来。
本计的特点是,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不令人生疑的行动的背后,将奇特的、非一般的、非正规的、非习惯的行动隐藏在普通的、一般的、正规的、习惯的行动背后,迂回进攻,出奇制胜。“明修栈道”表示公开的行动,“暗渡陈仓”表示隐藏的真实意图。
[原文]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
故意采取佯攻行动,利用敌人已决定固守的时机,暗地里迂回到敌后进行偷袭,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前人批语]
奇出于正,无正则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遣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必自东袭洮城矣。”艾即夜潜军,经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译文]
出奇制胜的用兵之法来自正常的用兵原则。如果没有正常的用兵原则,也就没有出奇制胜。不公开地修筑栈道,暗渡陈仓就不会成功。三国时代,邓艾屯兵于白水的北面,姜维派廖化在白水的南岸安营扎寨。邓艾对他的将领们说:“姜维突然把他的部队开回去了。我们的兵力少,按照兵法,他应该不等架桥就渡河攻击我军。我断定姜维是为了切断我军退路,派廖化驻扎在河边牵制我们,他自己率大军去袭击洮城去了。”于是,邓艾带领部队连夜偃旗息鼓,抄小路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正在那里渡河。邓艾先一步赶到,据守洮城,因而洮城未被姜维攻陷。这不是姜维不会运用“暗渡陈仓”计,而邓艾却识破了他“声东击西”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