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缘缘堂①
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
它位在浙江北部的大平原中,杭州和嘉兴的中间,而离开沪杭铁路三十里。这三十
里有小轮船可通。每天早晨从石门湾搭轮船,溯运河走两小时,便到了沪杭铁路上
的长安车站。由此搭车,南行一小时到杭州;北行一小时到嘉兴,三小时到上海。
到嘉兴或杭州的人,倘有余闲与逸兴,可屏除这些近代式的交通工具,而雇客船走
运河。这条运河南达杭州,北通嘉兴、上海、苏州、南京,直至河北。经过我们石
门湾的时候,转一个大湾。石门湾由此得名。无数朱漆栏杆玻璃窗的客船,集在
这湾里,等候你去雇。你可挑选最中意的一只。一天到嘉兴,一天半到杭州,船价
不过三五圆。倘有三四个人同舟,旅费并不比乘轮船火车贵。胜于乘轮船火车者有
三:开船时间由你定,不象轮船火车的要你去恭候。一也。行李不必用力捆扎,用
心检点,但把被、褥、枕头、书册、烟袋、茶壶、热水瓶,甚至酒壶、菜~}……往
船舱里送。船家自会给你布置在玻璃窗下的小榻及四仙桌上。你下船时仿佛走进自
己的房间一样。
二也。经过①此篇为作者《避难五记》之一。
码头,你可关照船家暂时停泊,上岸去眺瞩或买物。这是轮船火车所办不到的。
三也。
倘到杭州你可在塘栖一宿,上岸买些本地名产的糖枇杷、糖佛手;再到靠河边
的小酒店里去找一个幽静的座位,点几个小盆:冬笋、茭白、荠菜、毛豆、鲜菱、
良乡栗子、熟荸荠……
烫两碗花雕。你尽管浅斟细酌,迟迟回船歇息。天下雨也可不管,因为塘栖街
上全是凉棚,下雨是不相干的。这样,半路上多游了一个码头,而且非常从容自由。
这种富有诗趣的旅行,靠近火车站地方的人不易做到,只有我们石门湾的人可以自
由享受。因为靠近火车站地方的人,乘车太便当;即使另有水路可通,没有人肯走
;因而没有客船的供应。只有石门湾,火车不即不离,而运河躺在身边,方始有这
种特殊的旅行法。然客船并非专走长路。往返于相距二三十里的小城市间,是其常
业。盖运河两旁,支流繁多,港汊错综。倘从飞机上俯瞰,这些水道正象一个渔网。
这个渔网的线旁密密地撒布着无数城市乡镇,“三里一村,五里一市,十里一镇,
二十里一县。”用这话来形容江南水乡人烟稠密之状,决不是夸张的。我们石门湾
就是位在这网的中央的一个镇。所以水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异常便利。我们不需
要用脚走路。下乡,出市,送客,归宁,求神,拜佛,即使三五里的距离,也乐得
坐船。倘使要到十八里(我们称为二九)远的崇德城里,每天有两班轮船,还有各
种便船,决不要用脚走路。除了赤贫、大俭,以及背纤者之类以外,倘使你“走”
到了城里,旁人都得惊讶,家人将怕你伤筋,你自己也要觉得吃力。唉!我的故乡
真是安乐之乡!把这些话告诉每天挑着担子走一百几十里崎岖的山路的内地人,恐
怕他们不会相信,不能理解,或者笑为神话!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回江南的空前浩劫,也许就是这种安乐
的报应罢!
然而好逸恶劳,毕竟是人之常情。克服自然,正是文明的进步。不然,内地人
为什么要努力造公路,筑铁路,治开垦呢?忧患而不进步,未必能生;安乐而不骄
惰,决不致死。
所以我对于我们的安乐的故乡,始终是心神向往的。何况天时胜如它的地利呢!
石门湾离海边约四五十里,四周是大平原,气候当然是海洋性的。然而因为河道密
布如网,水陆的调剂特别均匀,所以寒燠的变化特别缓和。由夏到冬,由冬到夏,
渐渐地推移,使人不知不觉。中产以上的人,每人有六套衣服:夏衣、单衣、夹衣、
絮袄(木棉的)、小绵袄(薄丝绵)、大绵袄(厚丝绵)。六套衣服逐渐递换,不
知不觉之间寒来暑往,循环成岁。而每一回首,又觉得两月之前,气象大异,情景
悬殊。盖春夏秋冬四季的个性的表现,非常明显。
故自然之美,最为丰富;诗趣画意,俯拾即是。我流亡之后,经过许多地方。
有的气候变化太单纯,半年夏而半年冬,脱了单衣换棉衣。有的气候变化太剧烈,
一日之内有冬夏,捧了火炉吃西瓜。这都不是和平中正之道,我很不惯。这时候方
始知道我的故乡的天时之胜。在这样的天时之下,我们郊外的大平原中没有一块荒
地,全是作物。稻麦之外,四时蔬果不绝,风味各殊。尝到一物的滋味,可以联想
一季的风光,可以梦见往昔的情景。往年我在上海功德林,冬天吃新蚕豆,一时故
乡清明赛会、扫墓、踏青、种树之景,以及绸衫、小帽、酒旗、戏鼓之状,憬然在
目,恍如身入其境。这种情形在他乡固然也有,而对故乡的物产特别敏感。倘然遇
见桑树和丝绵,那更使我心中涌起乡思来。因为这是我乡一带特有的产物;而在石
门湾尤为普遍。除了城市人不劳而获以外,乡村人家,无论贫富,春天都养蚕,称
为“看宝宝”。
他们的食仰给于田地,衣仰给于宝宝。所以丝绵在我乡是极普通的衣料。古人
要五十岁才得衣帛;我们的乡人无论老少都穿丝绵。他方人出重价买了我乡的输出
品,请“翻丝绵”
的专家特制了,视为狐裘一类的贵重品;我乡则人人会翻,乞丐身上也穿丝绵。
“人生衣食真难事”,而我乡人得天独厚,这不可以不感谢,惭愧而且惕励!我以
上这一番缕述,并非想拿来夸耀,正是要表示感谢、惭愧、惕励的意思。读者中倘
有我的同乡,或许会发生同感。
缘缘堂就建在这富有诗趣画意而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运河大转弯的地方,分出
一条支流来。距运河约二三百步,支流的岸旁,有一所染坊店。名曰丰同裕。店里
面有一所老屋,名曰敦德堂。敦德堂里面便是缘缘堂。缘缘堂后面是市梢。市梢后
面遍地桑麻,中间点缀着小桥、流水、大树、长亭,便是我的游钓之地了。红羊之
后就有这染坊店和老屋。这是我父祖三代以来歌哭生聚的地方。直到民国二十二年
缘缘堂成,我们才离开这老屋的怀抱。所以它给我的荫庇与印象,比缘缘堂深厚得
多。虽然其高只及缘缘堂之半,其大不过缘缘堂的五分之一,其陋甚于缘缘堂的柴
间,但在灰烬之后,我对它的悼惜比缘缘堂更深。因为这好比是老树的根,缘缘堂
好比是树上的枝叶。枝叶虽然比根庞大而美观,然而都是从这根上生出来的。流亡
以后,我每逢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石门湾的消息,晚上就梦见故国平居时的旧事。
而梦的背景,大都是这百年老屋。我梦见我孩提时的光景:夏天的傍晚,祖母
穿了一件竹布衣,坐在染坊店门口河岸上的栏杆边吃蟹酒。
祖母是善于享乐的人,四时佳兴都很浓厚。但因为屋里太窄,我们姊弟众多,
把祖母挤出在河岸上。我梦见父亲中乡试时的光景:几方丈大小的老屋里拥了无数
的人,挤得水泄不通。
我高高地坐在店伙祁官的肩头上,夹在人丛中,看父亲拜北阙。我又梦见父亲
晚酌的光景:大家吃过夜饭,父亲才从地板间里的鸦片榻上起身,走到厅上来晚酌。
桌上照例是一壶酒,一盖碗热豆腐干,一盆麻酱油,和一只老猫。父亲一边看书,
一边用豆腐干下酒,时时摘下一粒豆腐干来喂老猫,那时我们得在地板间里闲玩一
下。这地板间的窗前是一个小天井,天井里养着乌龟,我们喊它为“臭天井”。臭
天井旁边便是灶间。饭脚水常从灶间里飞出来,哺养臭天井里的乌龟。因此烟气、
腥气、臭气,地板间里时有所闻。然而这是老屋里最精华的一处地方了。父亲在室
时,我们小孩子是不敢轻易走进去的。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就丁艰。丁艰后科举
就废。
他的性情又廉洁而好静,一直闲居在老屋中,四十二岁上患肺病而命终在这地
板间里。
我九岁上便是这老屋里的一个孤儿了。缘缘堂落成后,我常常想:倘得象缘缘
堂的柴间或磨子间那样的一个房间来供养我的父亲,也许他不致中年病肺而早逝。
然而我不能供养他!每念及此,便觉缘缘堂的建造毫无意义,人生也毫无意义!我
又梦见母亲拿了六尺杆量地皮的情景:母亲早年就在老屋背后买一块地(就是缘缘
堂的基地),似乎预知将来有一天造新房子的。我二十一岁就结婚。
结婚后得了“子烦恼”,几乎年年生一个孩子。率妻子糊口四方,所收入的自
顾不暇。
母亲带着我的次女住在老屋里,染坊店至数十亩薄田所入虽能供养,亦没有余
裕。所以造房这念头,一向被抑在心的底层。我三十岁上送妻子回家奉母。老屋复
育了我们三代,伴了我的母亲十年,这时候衰颓得很,门坍壁裂,渐渐表示无力再
荫庇我们这许多人了。幸而我的生活渐渐宽裕起来,每年多少有几叠钞票交送母亲。
造屋这念头,有一天偷偷地从母亲心底里浮出来,邻家正在请木匠修门窗,母亲借
了他的六尺杆,同我两人到后面的空地里去测量一回,计议一回。回来的时候低声
关照我:“切勿对别人讲!”
那时我血气方刚,率然地对母亲说:“我们决计造!钱我有准备!”就把收入
的预算历历数给她听。这是年轻人的作风,事业的失败往往由此;事业的速成也往
往由此。然而老年人脚踏实地,如何肯冒险呢?六尺杆还了木匠。造屋的念头依旧
沉淀在母亲的心底里。它不再浮起来。直到两年之后,母亲把这念头交付了我们而
长逝。又三年之后,它方才成形具体,而实现在地上。这便是缘缘堂。
犹记得堂成的前几天,全家齐集在老屋里等候乔迁。两代姑母带了孩童仆从,
也来挤在老屋里助喜。低小破旧的老屋里挤了二三十个人,肩摩踵接,踢脚绊手,
闹得象戏场一般。
大家知道未来的幸福紧接在后头,所以故意倾轧。老人家几被小孩子推倒了,
笑着喝骂。小脚被大脚踏痛了,笑着叫苦。在这时候,我们觉得苦痛比欢乐更为幸
福。低小破旧的老屋比琼楼玉宇更有光彩!我们住新房子的欢喜与幸福,其实以此
为极!真个迁入之后,也不过尔尔;况且不久之后,别的渴望与企图就来代替你的
欢乐,人世的变故行将妨碍你的幸福了!
只有希望中的幸福,才是最纯粹、最彻底、最完全的幸福。那是我们全家的人
都经验了这种幸福。只有最初置办基地,发心建造,而首先用六尺杆测量地皮的人,
独自静静地安眠在五里外的长松衰草之下,不来参加我们的欢喜。似乎知道不久将
有暴力来摧毁这幸福,所以不屑参加似的。
缘缘堂构造用中国式,取其坚固坦白,形式用近世风,取其单纯明快。一切因
袭、奢侈、烦琐、无谓的布置与装饰,一概不入。全体正直。(为了这点,工事中
我曾费数百圆拆造过,全镇传为奇谈)高大、轩敞、明爽,具有深沉朴素之美。正
南向的三间,中央铺大方砖,正中悬挂马一浮先生写的堂额。
壁间常悬的是弘一法师写的《大智度论·十喻赞》和“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
师”的对联。西室是我的书斋,四壁陈列图书数千卷,风琴上常挂弘一法师写的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的长联。东室为食堂,内
联走廊、厨房、平屋。四壁悬的都是沈寐叟的墨迹。堂前大天井中种着芭蕉、樱桃
和蔷薇。门外种着桃花。后堂三间小室,窗子临着院落,院内有葡萄棚、秋千架、
冬青和桂树。楼上设走廊,廊内六扇门,通入六个独立的房间,便是我们的寝室。
秋千院落的后面,是平屋、阁楼、厨房和工人的房间。——所谓缘缘堂者,如此而
已矣。读者或将见笑:这样简陋的屋子,我却在这里扬眉瞬目,自鸣得意,所见与
井底之蛙何异?我要借王禹的话作答:“彼齐坡湫牵高则高矣。
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我不
是骚人,但确信环境支配文化。我认为这样光明正大的环境,适合我的胸怀,可以
涵养孩子们的好真、乐善、爱美的天性。我只费六千金的建筑费,但倘秦始皇要拿
阿房宫来同我交换,石季伦愿把金谷园来和我对掉,我决不同意。自民国二十二年
春日落成,以至二十六年残冬被毁,我们在缘缘堂的怀抱里的日子约有五年。现在
回想这五年间的生活,处处足使我憧憬:春天,两株重瓣桃戴了满头的花,在门前
站岗。门内朱楼映着粉墙,蔷薇衬着绿叶。院中秋千亭亭地立着,檐下铁马丁东地
响着。堂前燕子呢喃,窗内有”小语春风弄剪刀“的声音。这和平幸福的光景,使
我难忘。
夏天,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堂前作成强烈的对比,向人暗示“无常”的幻
相。葡萄棚上的新叶,把室中人物映成绿色的统调,添上一种画意。垂帘外时见参
差人影,秋千架上时闻笑语。门外刚挑过一担“新市水蜜桃”,又来了一担“桐乡
醉李”。喊一声“开西瓜了”,忽然从楼上楼下引出许多兄弟姊妹。傍晚来一位客
人,芭蕉荫下立刻摆起小酌的座位。
这畅适的生活也使我难忘。秋天,芭蕉的叶子高出墙外,又在堂前盖造一个天
然的绿幕。葡萄棚上果实累累,时有儿童在棚下的梯子上爬上爬下。夜来明月照高
楼,楼下的水门汀映成一片湖光。各处房栊里有人挑灯夜读,伴着秋虫的合奏。这
清幽的情况又使我难忘。冬天,屋子里一天到晚晒着太阳,炭炉上时闻普洱茶香。
坐在太阳旁边吃冬舂米饭,吃到后来都要出汗解衣服。廊下晒着一堆芋头,屋角里
藏着两瓮新米酒,菜橱里还有自制的臭豆腐干和霉千张。星期六的晚上,儿童们伴
着坐到深夜,大家在火炉上烘年糕,煨白果,直到北斗星转向。这安逸的滋味也使
我难忘。现在飘泊四方,已经两年。有时住旅馆,有时住船,有时住村舍、茅屋、
祠堂、牛棚。但凡我身所在的地方,只要一闭眼睛,就看见无处不是缘缘堂。
平生不善守钱。余剩的钞票超过了定数,就坐立不安,非想法使尽它不可。缘
缘堂落成后一年,这种钞票作怪,我就在杭州租了一所房子,请两名工人留守,以
代替我游杭的旅馆。这仿佛是缘缘堂的支部。旁人则戏称它为我的“行宫”。
他们怪我不在杭州赚钱,而无端去作寓公。但我自以为是。古人有言:“不为
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我相信这句话,而且想借庄子的论调来加个注解:
益就是利。“吾生也有涯,而利也无涯,以有涯遣无涯,殆已!已而为利者,殆而
已矣!”
所以要遣有涯之生,须为无利之事,杭州之所以能给我尽美的印象者,就为了
我对它无利害关系,所见的常是它的艺术方面的原故。那时我春秋居杭州,冬夏居
缘缘堂,书笔之余,恣情盘桓,饱尝了两地的风味:西湖好景,尽在于春秋二季。
春日浓妆,秋季淡抹,一样相宜。我最喜于无名的地方,游众所不会到的地方,
玩赏其胜景。我把三潭印月、岳庙等大名鼎鼎的地方让给别人游。人弃我取,人取
我与。这是范蠡致富的秘诀,移用在欣赏上,也大得其宜。西湖春秋佳日的真相,
我都欣赏过了。苏东坡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①某雅人说:
“晴湖不及雨湖,雨湖不及雪湖。”言之或有其理;但我不敢附和。因为我怕热怕
冷。我到夏天必须返缘缘堂。石门湾到处有河水调剂,即使天热,也热得缓①此诗
出自杨万里《晓出净慈寺》一诗。
和而气爽,不致闷人。缘缘堂南向而高敞,西瓜、凉粉常备,远胜于电风扇、
冰淇凌。
冬天大家过年,贺岁,饮酴酥酒更非回乡参与不可。我常常往返于石门湾与杭
州之间,被别人视为无事忙。那时我读书并不抛废,笔墨也相当地忙;而如此忙里
偷闲地热心于游玩与欣赏,今日思之,并非偶然;我似乎预知江南浩劫之将至,故
乡不可以久留,所以尽量欣赏,不遗余力的。
“八一三”事起,我们全家在缘缘堂,杭州有空袭,特派人把留守的女工叫了
回来,把“行宫”关闭了。城站被炸,杭州人纷纷逃乡,我又派人把“行宫”取消,
把其中的书籍、器具装船载回石门湾。两处的器物集中在一处,异常热闹。我们费
了好几天的工夫,整理书籍,布置家具。把缘缘堂装潢得面目一新。邻家的妇孺没
有坐过沙发,特地来坐坐杭州搬来的沙发。(我不喜欢沙发,因为它不抵抗。这些
都是友朋赠送的。)店里的伙计没有见过开关热水壶,当它是个宝鼎。上海南市已
成火海了,我们躲在石门湾里自得其乐。今日思之,太不识时务。最初,汉口的朋
友写信来,说浙江非安全之地,劝我早日率眷赴汉口。四川的朋友也写信来,说战
事必致扩大,劝我早日携眷入川。我想起了白居易的《问友》诗:“种兰不种艾,
兰生艾亦生。根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
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合如何?”铲除暴徒,
以雪百年来浸润之耻,谁曰不愿,糜烂土地,荼毒生灵,去父母之邦,岂人之所乐
哉?因此沉吟意不决者累日。终于在方寸中决定了“移兰”之策。种兰而艾生于其
旁,而且很近,甚至根悄相交,茎叶相附,可见种兰的地方选得不好。兰既不得其
所,用不着锄或溉,只有迁地为良。其法:把兰好好地掘起,慎勿伤根折叶。然后
郑重地移到名山胜境,去种在杜衡芳芷所生的地方。然后拿起锄头来,狠命地锄,
把那臭叶连根铲尽。或者不必用锄,但须放一把火,烧成一片焦土。将来再种兰时,
灰肥倒有用处。这“移兰锄艾”之策,乃不易之论。香山居士死而有知,一定在地
下点头。
然而这兰的根,深固得很,一时很不容易掘起!况且近来根上又壅培了许多壤
土,使它更加稳固繁荣了。第一:杭州搬回来的家具,把缘缘堂装点得富丽堂皇,
个个房间里有明窗净几,屏条对画。古圣人弃天下如弃敝屣;我们真惭愧,一时大
家舍不得抛弃这些赘累之物。第二:上海、松江、嘉兴、杭州各地迁来了许多人家。
石门湾本地人就误认这是桃源。谈论时局,大家都说这地方远离铁路公路,不会遭
兵火。
况且镇小得很,全无设防,空袭也决不会来。听的人附和地说道:“真的!炸
弹很贵。
石门湾即使请他来炸,他也不肯来的!“另一人根据了他的军事眼光而发表预
言:”他们打到了松江、嘉兴,一定向北走苏嘉路,与沪宁路夹攻南京。嘉兴以南,
他们不会打过来。杭州不过是风景地点,取得了没有用。所以我们这里是不要紧的。
“又有人附和:”杭州每年香火无量,西湖底里全是香灰!这佛地是决不会遭殃的。
只要杭州无事,我们这里就安。“
我虽决定了移兰之策,然而众口铄金,况且谁高兴逃难?于是存了百分之一的
幸免之心。第三:我家世居石门湾,亲戚故旧甚多。外面打仗,我家全部迁回了,
戚友往来更密。一则要探听一点消息,二则要得到相互的慰藉。讲起逃难,大家都
说:“要逃我们总得一起走。”
但下文总是紧接着一句:“我们这里总是不要紧的。”后来我流亡各地,才知
道每一地方的人,都是这样自慰的。呜呼!
“民之秉夷,好是懿德。”普天之下,凡有血气,莫不爱好和平,厌恶战争。
我们忍痛抗战,是不得已的。而世间竟有以侵略为事,以杀人为业的暴徒,我很想
剖开他们的心来看看,是虎的,还是狼的?
阴历九月二十六日,是我四十岁的生辰。这时松江已经失守,嘉兴已经炸得不
成样子。
我家还是做寿。糕桃寿面,陈列了两桌;远近亲朋,坐满了一堂。堂上高烧红
烛,室内开设素筵。屋里充满了祥瑞之色和祝贺之意。而宾朋的谈话异乎寻常:有
一人是从上海南站搭火车逃回来的。他说:火车顶上坐满了人,还没有开,忽听得
飞机声,火车突然飞奔。顶上的人纷纷坠下,有的坠在轨道旁,手脚被轮子碾断,
惊呼嚎啕之声淹没了火车的开动声!又有一人怕乘火车,是由龙华走水道逃回来的。
他说上海南市变成火海。无数难民无家可归,聚立在民国路法租界的紧闭的铁栅门
边,日夜站着。落雨还是小事,没有吃真残惨!法租界里的同胞拿面包隔铁栅抛过
去,无数饿人乱抢。有的面包落在地上的大小便中,他们管自挣得去吃!我们一个
本家从嘉兴逃回来,他说有一次轰炸,他躲在东门的铁路桥下,看见一个妇人抱着
一个婴孩,躲在墙脚边喂奶。忽然车站附近落下一个炸弹。弹片飞来,恰好把那妇
人的头削去。在削去后的一瞬间中,这无头的妇人依旧抱着婴孩危坐着,并不倒下
;婴孩也依旧吃奶。我听了他的话,想起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就讲给人听:从前有
一个猎人入山打猎,远远看见一只大熊坐在涧水边,他就对准要害发出一枪。大熊
危坐不动。他连发数枪,均中要害,大熊老是危坐不动。他走近去察看,看见大熊
两眼已闭,血水从颈中流下,确已命中。但是它两只前脚抱住一块大石头,危坐涧
水边,一动也不动。猎人再走近去细看,才看见大石头底下的涧水中,有三匹小熊
正在饮水。大熊中弹之后,倘倒下了,那大石头落下去,势必压死她的三个小宝贝。
她被这至诚的热爱所感,死了也不倒。直待猎人掇去了她手中的石头,她方才倒下。
猎人从此改业。(我写到这里,忽把“它”
改写为“她”,把“前足”改写为“手”。排字人请勿排错,读者请勿谓我写
错。因为我看见这熊其实非兽,已经变人。而有些人反变了禽兽!)呜呼!禽兽尚
且如此,何况于人。我讲了这故事,上述的惨剧被显得更惨,满座为之叹息。然而
堂前的红烛得了这种惨剧的衬托,显得更加光明,仿佛在对人说:“四座且勿悲,
有我在这里!炸弹杀人,我祝人寿。
除了极少数的暴徒以外,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厌恶惨死而欢喜长寿,没有一个
人不好仁而恶暴。仁能克暴,可知我比炸弹力强得多。目前虽有炸弹猖獗,最后胜
利一定是我的!“坐客似乎都听见了这番话,大家欣然地散去了。这便是缘缘堂最
后一次的聚会。祝寿后一星期,那些炸弹就猖獗到石门湾,促成了我的移兰之计。
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即旧历十月初四日,是无辜的石门湾被宣告死刑的
日子。古人叹人生之无常,夸张地说: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石门湾在那一天,朝晨依旧是喧阗扰攘,安居
乐业,晚快忽然水流云散,阒其无人。真可谓“朝为繁华街,夕暮成死市”。这
“朝夕”二字并非夸张,却是写实。那一天我早上起来,并不觉得甚么异常。依旧
洗脸,吃粥。上午照例坐在书斋里工作,我正在画一册《漫画日本侵华史》,根据
了蒋坚忍著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而作的。我想把每个事件描写为图画,
加以简单的说明。
一页说明与一页图画相对照,形似《护生画集》。希望文盲也看得懂。再照
《护生画集》的办法,照印本贱卖,使小学生都有购买力。这计划是“八一三”以
后决定的,这时候正在起稿,尚未完成。我的子女中,陈宝、林先、宁馨、华瞻四
人向在杭州各中学肄业,这学期不得上学,都在家自修。上午规定是用功时间。还
有二人,元草与一吟,正在本地小学肄业,一早就上学去。所以上午家里很静。只
听得玻璃窗震响。我以为是有人在窗棂上碰了一下之故,并不介意。后来又是震响,
一连数次。我觉得响声很特别:轻微而普遍。楼上楼下几百块窗玻璃,仿佛同时一
齐震动,发出远钟似的声音。心知不妙,出门探问,邻居也都在惊奇。大家猜想,
大约是附近的城市被轰炸了。响声停止了以后,就有人说:“我们这小地方,没有
设防,决不会来炸的。”别的人又附和说:
“请他来炸也不肯来的!”大家照旧安居乐业。后来才知道这天上午崇德被炸。
正午,我们全家十个人围着圆桌正在吃午饭的时候,听见飞机声。不久一架双
翼侦察机低低地飞过。我在食桌上通过玻璃窗望去,可以看得清人影。石门湾没有
警报设备。以前飞机常常过境,也辨不出是敌机还是自己的。大家跑出去,站在门
口或桥上,仰起了头观赏,如同春天看纸鸢,秋天看月亮一样。“请他来炸也不肯
来的”这一句话,大约是这种经验所养成的。这一天大家依旧出来观赏。那侦察机
果然兜一个圈子给他们看,随后就飞去了。我们并不出去观赏,但也不逃,照常办
事。我上午听见震响,这时又看见这侦察机低飞,心知不妙。但犹冀望它是来侦察
有无设防。倘发见没有军队驻扎,就不会来轰炸。谁知他们正要选择不设防城市来
轰炸,可以放心地投炸弹,可以多杀些人。这侦察机盘旋一周,看见毫无一个军人,
纯是民众妇孺,而且都站在门外,非常满意,立刻回去报告,当即派轰炸机来屠杀。
下午二时,我们正在继续工作,又听到飞机声。我本能地立起身,招呼坐在窗
下的孩子们都走进来,立在屋的里面。
就听见砰的一声,很近。窗门都震动。继续又是砰的一声。家里的人都集拢来,
站在东室的扶梯下,相对无言。但听得墙外奔走呼号之声。我本能地说:“不要紧!”
说过之后,才觉得这句话完全虚空。在平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以父亲、家主、
保护者的资格说这句话,是很有力的,很可以慰人的。但在这时候,我这保护者已
经失却了说这句话的资格,地面上无论哪一个人的生死之权都操在空中的刽子手手
里了!忽然一阵冰雹似的声音在附近的屋瓦上响过,接着沉重地一声震响。墙壁摆
动,桌椅跳跃,热水瓶、水烟袋翻落地上,玻璃窗齐声大叫。我们这一群人集紧一
步,挤成一推,默然不语,但听见墙外奔走呼号之声比前更急。忽想起了上学的两
个孩子没有回家,生死不明,大家耽心得很。然而飞机还在盘旋,炸弹、机关枪还
在远近各处爆响。我们是否可以免死,尚未可知,也顾不得许多了。忽然九岁的一
吟哭着逃进门来。大家问她“阿哥呢?”她不知道,但说学校近旁落了一个炸弹,
响得很,学校里的人都逃光,阿哥也不知去向。她独自逃回来,将近后门,离身不
远之处,又是一个炸弹,一阵机关枪。
她在路旁的屋宇下躲了一下,幸未中弹,等到飞机过了,才哭着逃回家来。这
时候飞机声远了些,紧张渐渐过去。我看见自己跟一群人站在扶梯底下,头上共戴
一条丝绵被(不知是何时何人拿来的),好似元宵节迎龙灯模样,觉得好笑;又觉
得这不过骗骗自己而已,不是安全的办法。定神一想,知道刚才的大震响,是落在
后门外的炸弹所发。一吟在路上遇见的也就是这个炸弹。推想这炸弹大约是以我家
为目标而投的。因为在这环境中,我们的房子最高大,最触目,犹如鹤立鸡群。那
刽子手意欲毁坏它;可惜手段欠高明。但飞机还没离去,大有再来的可能,非预防
不可。于是有人提议,钻进桌子底下,而把丝绵被覆在桌上。立刻实行。我在三十
余年前的幼童时代,曾经作此游戏。以后永没有钻过桌底。现在年已过半,却效儿
戏;又看见七十岁的老太太也效儿戏。这情状实在可笑。且男女老幼共钻桌底,大
类穴居野处的禽兽生活,这行为又实在可耻。这可说是二十世纪物质文明时代特有
的盛况!
我们在桌子底下坐了约一小时,飞机声始息。时钟已指四时。在学的孩子元草,
这时候方始回来。他跟了人逃出学校,奔向野外,幸未被难。邻居友朋都来慰问,
我也出去调查损失。才知道这两小时内共投炸弹大小十余枚,机关枪无算。东市炸
毁一屋,全家四人压死在内。医生魏达三躲在晒着的稻穗下面,被弹片切去右臂,
立刻殒命。我家后门外五六丈之处,有五人躺在地上,有的已死,脑浆迸出。有的
还在喊“扶我起来!”(但我不忍去看,听人说如此。)其余各处都有死伤。后来
始知当场炸死三十余人,伤无算。数日内陆续死去又三十余人。犹记那天我调查了
回家的时候,途中被一个邻妇拉住。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和儿子都被难。“小的不
中用了,大的还可救。请你进去看。”她说时脸孔苍白,语调异常,分明神经已是
错乱了。我不懂医法,又不忍看这惨状,终于没有进去看。也没有给她任何帮助。
只是劝她赶快请医生,就匆匆回家。两年以来,我每念此事,总觉得异常抱歉。
悔不当时代她去请医生,或送她医药费。她丈夫是做小贩的,家里未必藏有医
药费,以待炸弹的来杀伤。我虽受了惊吓,未被伤害,终是不幸中之幸者。
我的妹夫蒋茂春家住在三四里外的村子——南沈浜——里。听见炸弹声,立刻
同他的弟弟继春摇一只船来,邀我们迁乡。我们收拾衣物,于傍晚的细雨中匆匆辞
别缘缘堂,登舟入乡。沿河但见家家闭户,处处锁门。石门湾顿成死市,河中船行
如织,都是迁乡去的。我们此行,大家以为是暂避,将来总有一日仍回缘缘堂的。
谁知其中只有四人再来取物一二次,其余的人都在这潇潇暮雨之中与堂永诀,而开
始流离的生活了。
舟抵南沈浜,天已黑,雨未止。雪雪(我妹)擎了一盏洋油灯,一双小脚踮着
湿地,到河岸上来迎接。我们十个人——岳老太太(此时适在我家作客,不料从此
加入流亡团体,一直同到广西)、满哥(我姊)、我们夫妇,以及陈宝、林先、宁
馨、华瞻、元草、一吟——闯入她家,这一回寒暄,真是有声有色。吾母生雪雪后
患大病,不能抚育;雪雪从小归蒋家。虽是至戚,近在咫尺,我自雪雪结婚时来此
“吊烟囱”
(吾乡俗称阿舅望三朝为吊烟囱)之后,一直没有再访。一则为了茂春和雪雪
常来吾家,二则为了我历年糊口四方,归家就懒于走动。这一天穷无所归,而暮夜
投奔,我初见雪雪时脸上着实有些忸怩。这农家一门忠厚,一味殷勤招待,实使我
更增愧感!后门外有新建楼屋两楹,乃其族人蒋金康家业。
金康自有老屋,此新星一向空着,仅为农忙时堆积谷物之用。
这时候楼上全空,我们就与之暂租,当夜迁入。雪雪就象“嫁比邻”一样。大
家喜不自胜。流亡之后,虽离故居,但有许多平时不易叙首的朋友亲戚得以相聚,
不可谓非“因祸得福”。当夜我们在楼上席地而卧。日间的浩劫的回忆,化成了噩
梦而扰每个人的睡眠。
次日大雨。僮仆昨天已经纷纷逃回家去,今后在此生活都得自理。诸儿习劳,
自此开始。又次日,天晴。上午即见飞机两架自东来,至石门湾市空,又盘旋投弹。
我们离市五里之遥,历历望见,为之胆战。幸市中已空,没有人再做它们的牺牲者,
此后它们遂不再来。我家自迁乡后,虽在一方面对于后事忧心悄悄;但在他方面另
有一副心目来享受乡村生活的风味,饱尝田野之趣,而在儿童尤甚。他们都生长在
城市中,大部分的生活在上海、杭州度过。菽麦不辨,五谷不分。现在正值农人收
稻、采茶菊的时候。他们跟了茂春姑夫到田中去,获得不少宝贵的经验。离村半里,
有萧王庙。庙后有大银杏树,高不可仰。我十一二岁时来此村蒋五伯(茂春同族)
家作客,常在这树下游戏。匆匆三十年,树犹如昔,而人事已数历沧桑,不可复识。
我奄卧大树下,仰望苍天,缅怀今古。又觉得战争、逃难等事,藐小无谓,不足介
意了。
访蒋五伯旧居,室庐尚在,圮坏不堪。其同族超三伯居之。超三伯亦无家族,
孑然一身,以乞食为业。邮信不通,我久不看报,遂托超三伯走练市镇(离村十五
里),向周氏姊丈家借报,每日给工资大洋五角。每次得报,先看嘉兴有否失守。
我实在懒得去乡国,故抱定主意:嘉兴失守,方才出走;嘉兴不失,决计不走。报
载我有重兵驻嘉兴,金城汤池,万无一虑,我很欢喜,每天把重要消息抄出来,贴
在门口,以代壁报。镇上的人尽行迁乡,疏散在附近各村中。闻得我这里有壁报,
许多人来看。不久我的逃难所传遍各村,亲故都来探望。幼时的业师沈蕙荪先生年
老且病,逃避在离我一里许的村中,派他的儿子来探询我的行止。我也亲去叩访,
慰藉。染坊店被炸弹解散,店员各自分飞,这时都来探望老板。
这是百年老店,这些人都是数十年老友。十年以来,我开这店全为维持店员五
人的生活,非为自己图利,但亦惠而不费。
因此这店在同业中有“家养店”之名。我极愿养这店,因为我小时是靠这店养
活的。然而现在无法维持了。我把店里的余金分发各人,以备不虞之需。若得重见
天日,我一定依旧维持。我的族叔云滨,正直清廉,而长年坎坷,办小学维持八口
之家。炸弹解散他的小学。
这一天来访,皇皇如丧家之狗。我爱莫能助。七十余岁的老姑母也从崇德城中
逃来。她最初客八字桥王蔚奎(我的姊丈)家,后来也到南沈浜来依我们。姑母适
崇德徐氏。家富,夫子俱亡,朱门深院,内有寡媳孤孙。今此七十者于患难中孑然
来归,我对她的同情实深!超三伯赴练市周氏姊丈家取报纸,带回镜涵的信。她说
倘然逃难,要通知她,她要跟我们同走。
我的二姊,就是她的母亲,适练市周氏。家中富有产业及骂声。二姊幸患耳聋,
未尽听见,即已早死。镜涵有才,为小学校长;适张氏一年而寡。孑然一身,寄居
父家,明知我这娘舅家累繁重,而患难中必欲相依,其环境可想而知。凡此种种,
皆有强大的力系缠我心,使我非万不得已不去其乡。
村居旬日,嘉兴仍不失守。然而抗战军开到了。他们在村的前面掘壕布防。一
位连长名张四维的,益阳人,常来我的楼下坐谈。有一次他告诉我说:“为求最后
胜利,贵处说不定要放弃。”我心中忐忑。晚快,就同陈宝和店员章桂三人走到缘
缘堂去取物。先几天吾妻已来取衣一次。这一晚我是来取书的。黑夜,象做贼一样,
架梯子爬进墙去。揭开堂窗,一只饿狗躺在沙发上,被我用电筒一照,站了起来,
给我们一吓。上楼,一只饿猫从不知哪里转出来,依着陈宝的脚边哀鸣。我们向菜
橱里找些食物喂了它。室中一切如旧。环境同死一样静。我们向各书架检书,把心
爱的、版本较佳的、新买而尚未读过的书,收拾了两网篮,交章桂明晨设法运乡。
别的东西我都不拿。一则拿不胜拿;二则我心中,不知根据甚么理由,始终确信缘
缘堂不致被毁,我们总有一天回来的。检好书已是夜深,我们三人出门巡行石门湾
全市,好似有意向它告别。全市黑暗。寂静,不见人影,但闻处处有狗作不平之鸣。
它们世世代代在这繁荣的市镇中为人看家,受人给养,从未挨饿。今忽丧家失主,
无所依归,是谁之咎?忽然一家店楼上,发出一阵肺病者的咳嗽声,全市为之反响,
凄惨逼人。我悄然而悲,肃然而恐,返家就寝。破晓起身,步行返乡。出门时我回
首一望,看见百多块窗玻璃在黎明中发出幽光。这是我与缘缘堂最后的一面。
邮局迁在我的邻近,这时又要迁新市了。最后送来一封信,是马一浮先生从桐
庐寄来的。上言先生已由杭迁桐庐,住迎熏坊十三号。下询石门湾近况如何,可否
安居,并附近作诗一首。诗是油印的,笔致遒劲,疑是马先生亲自执钢笔在蜡纸上
写的。不然,必是其门人张立民君所书。因为张的笔迹酷似其师。无论如何,此油
印品异常可爱。我把油印藏在身边,而把诗铭在心中,至今还能背诵:
妖寇今见侵,天地为改色。遂令陶唐人,坐饱虎狼食。
伊谁生厉阶,讵独异含识?竭彼衣养资,殉此机械力。
铿翟竟何裨,蒙羿递相贼。生存岂无道,奚乃矜战克?
嗟哉一切智,不救天下惑。飞鸢蔽空下,遇者亡其魄。
全城为之摧,万物就磔轹。海陆尚有际,不仁于此极。
余生恋松楸,未敢怨逼迫。蒸黎信何辜,胡为罹锋镝?
吉凶同民患,安得殊欣'h?衡门不复完,书史随荡析。
落落平生交,遁处各岩穴。我行自兹迈,回首增怆恻。
临江多悲风,水石相荡激。逝从大泽钓,忍数犬戎觊?
登高望九州,几地犹禹域?儒冠甘世弃,左衽伤耄及。
甲兵甚终偃,腥口如可涤。遗诗谢故人,尚相三代直。
——将避兵桐庐,留别杭州诸友这信和诗,有一种伟大的力,把我的心渐渐地
从故乡拉开了。然而动身的机缘未到,因循了数日,十一月二十日下午,机缘终于
到了:族弟平玉带了他的表亲周丙潮来,问我行止如何。周向我表示,他家有船可
以载我。他和一妻一子已有经济准备,也想跟我同走。丙潮住在离此九里外,吴兴
县属的悦鸿村。我同他虽是亲戚,一向没有见面过。但见其人年约二十余,眉目清
秀,动止端雅。交谈之后,始知其家素丰,其性酷爱书画,早是我的私淑者。只因
往日我常在外,他亦难得来石门湾,未曾相见。我窃喜机缘的良好。当日商定避难
的方针:先走杭州,溯江而上,至于桐庐,投奔马先生,再定行止。于是相约明日
下午放船来此,载我家人到他家一宿,次日开船赴杭。丙潮去后,我家始见行色。
先把这消息告知关切的诸亲友,征求他们的意见。老姑母不堪跋涉之苦,不愿跟我
们走,决定明日仍回八字桥。雪雪有翁姑在堂,亦未便离去。镜涵远在十五里外,
当日天晚,未便通知,且待明朝派人去约。章桂自愿相随,我亦喜其干练,决令同
行。其实,在这风声鹤唳之中,有许多人想同我们一样地走,为环境所阻,力不从
心,其苦心常在语言中表露出来。这使我伤心!我恨不得有一只大船,尽载了石门
湾及世间一切众生,开到永远太平的地方。
这晚上检点行物,发现走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准备:除了几张用不得的公司银
行存票外,家里所余的只有数十圆的现款,奈何奈何!六个孩子说:“我们有。”
他们把每年生日我所送给的红纸包统统打开,凑得四百余圆。其中有数十圆硬币,
我嫌笨重,给了雪雪。其余钞票共得约四百圆,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我每逢儿童生
日,送他一个红纸包,上写“长命康乐”四个字,内封银数如其岁数。他们得了,
照例不拆。不料今日一齐拆开,充作逃难之费!又不料积成了这样可观的一个数目:
我真糊涂,家累如此,时局如彼,曾不乘早领出些存款以备万一,直待仓皇出走时
才计议及此。幸有这笔意外之款,维持了逃难的初步,侥幸之至!平生有轻财之习,
这种侥幸势将长养我这习性,永不肯改了。当夜把四百金分藏在各人身边,然后就
睡。辗转反侧间,忽闻北方震响,其声动地而来,使我们的床铺格格作声!如是者
数次。我心知这是夜战的大炮声。火线已逼近了!但不知从哪里来的。
只要明日上午无变,我还可免于披发左衽。这一晚不知如何睡去。
次日,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午,阿康(染坊里的司务)从镇上奔来,用绍兴白仓
皇报道:“我家门口架机关枪,桥堍下摆大炮了!听说桐乡已经开火了!”我恍然
大悟,他们不直接打嘉兴;却从北面迂回,取濮院、桐乡、石门湾,以包围嘉兴。
我要看嘉兴失守才走,谁知石门湾失守在先。想派人走练市叫镜涵,事实已不可能
;沿途要拉夫,乡下人都不敢去;昨夜的炮声从北方来,练市这一路更无人肯去,
即使有人肯去,镜涵已经迁居练市乡下,此去不止十五里路,况且还要摒挡,当天
不得转回;而我们的出走,已经间不容发,势不能再缓一天,只得管自走了。幸而
镜涵最近来信,在乡无恙。
但我至今还负疚于心。上午向村人告别。自十一月六日至此,恰好在这村里住
了半个月,常与村人往来馈赠,情谊正好。今日告别,后会难知!心甚惆怅。送蒋
金康家房租四圆,强而后受。又将所余家具日用品之类,尽行分送村人。丙潮的船
于正午开到。我们胡乱吃了些饭,匆匆下船。茂春、雪雪夫妇送到船埠上。我此时
心如刀割!但脸上强自镇定,叮嘱他们“赶快筑防空壕,后会不远。”不能再说下
去了。
此去辗转流徙,曾歇足于桐庐、萍乡、长沙、桂林、宜山。为避空袭,最近又
从宜山迁居思恩。不知何日方得还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