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34/wmj/
2009/01/20 | 《牧羊者素描》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27) | 发表于 08:02

牧羊者素描

(原作为张爱玲高中英文习作)

  这里我将让大家来做一个搭配练习。哦,亲爱的读者,如果你们误将此当作难得出奇的历史或几何配搭试题而惊慌失措,那就大可不必了。镇定一些,先通读你们试卷的第一栏,那里印着一长串名单:——小姐,——小姐,——小姐和——小姐。然后再读完试卷第二栏紧跟着的一段描写文字,把所有的空格都填上:

  ——小姐有一副嵌着两只闪烁的眼睛的明朗的脸庞,金色的头发像黄河波浪般被垂在身后。她嘴上总带着温柔的微笑,只是有些时候,为了显示老成持重的样子,她才嘴角下垂,眉头紧皱。她的好嗓子更为人乐道,如用言词来描绘,那就像中国古诗中所描写的诗人在月光笼罩的河岸边听到的乐声,摯笾樾≈槁溆衽虜。她的嗓音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使她成为一位优秀的朗诵者,她能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调整教室的气氛,将其引入她读书的天地。当诵读悲剧时,她那双淡褐色的眼睛好像凝固成两只盛朱古力冰淇淋的碟子。但这悲惨的空气很快就会松弛下来,因为众所周知,冰淇淋在常温下是无法保持凝固状态的。当小丑进入戏中时,她开始模仿他的腔调,冰淇淋融化成开心的笑声,整个班级也随着发出窃笑声。不管外面下雨还是飘雪,她的班上总是阳光灿烂,令人愉快。

  ——小姐虽然身高体重并不超常,但任何人站在她面前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这是因为她性格里

2009/01/19 | 《读书报告四则》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152) | 发表于 06:58

读书报告四则

《若馨》评

  这是一个具有轻倩美丽的风格的爱情故事,也许,一般在小说中追求兴奋和刺激的读者们要感到失望,因为这里并没有离奇曲折,可歌可泣的英雄美人,也没有时髦的"以阶级斗争为经,儿女之情为纬"的惊人叙述,这里只是一个平凡的少女怎样得到,又怎样结束了她的初恋的故事。然而,惟其平淡,才能够自然。本书之真挚动人,当然大半是因为题材是作者真实生活中的经验的缘故。本书的女主角若馨写得可爱极了,谁能不为那"微微向上的眉毛",与"一球球的卷发"倾倒呢?那迷人的青年——华蓝,他的个性似乎略嫌写得晦暗一些。如果作者肯多费一些篇幅来描写他的心理,一定能够把他的个性发挥得较坚强。这故事的开始是在迟缓的调子中进行着的,到了中部,调子突转明快。几个精彩的场面,如若馨练习自行车的一段,其技巧之成熟,笔触之轻灵,实可佩服。像若馨与华蓝骑车一场,与若馨和敏强骑车一场,笔墨一样细腻轻快,而又各各不相犯,其设想之精微可见。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的:几个高潮,如若馨之拒婚,若馨之哄华蓝,都略嫌不够一点。假使再多费些气力去烘托暗示,一定能更深深地打入读者的心。

读书报告《烟水愁城录》

  这是一个探险的故事,叙述三个勇敢的英国人到未开发的非洲去,历尽奇险,

2009/01/18 | 《迟暮》——张爱玲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1) | 阅读(48) | 发表于 21:57

迟暮

  多事的东风,又冉冉地来到人间,桃红支不住红艳的酡颜而醉倚在封姨的臂弯里,柳丝趁着风力,俯了腰肢,搔着行人的头发,成团的柳絮,好像春神足下坠下来的一朵朵的轻云,结了队儿,模仿着二月间漫天舞出轻清的春雪,飞入了处处帘栊。细草芊芊的绿茵上,沾濡了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屐痕车迹。一切都兴奋到了极点,大概有些狂乱了吧?在这缤纷繁华目不暇接的春天!

  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有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她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温馨的世界中,她在无形中已被摈弃了。她再没有这资格,心情,来追随那些站立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所有的惟有空虚,怅惘;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咳!苍苍者天,既已给与人们的生命,赋与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怎么又吝啬地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最可贵的稍纵即逝的创造时代呢?这样看起来,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为可羡了。它们在短短的一春里尽情地酣足地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便爽爽快快地殉着春光化去,好像它们一生只是为了酣舞与享乐而来的,倒要痛快些。像人类呢,青春如流水一般的长逝之后,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

  她,不自觉地已经坠入了暮年人的园地里,当一种暗示发现时,使人如何的难堪!而且,电影似的人生,又怎样能挣扎?尤其是她,十年前痛恨老年人的她!她曾经在海外壮游,在崇山峻岭上长啸,在冻港内滑冰,在广座里高谈。但现在呢?往事悠悠,当年的豪举都如烟云一般霏霏然的消散,寻不着一点的痕迹,她也惟有付之一叹,青年的容貌,盛气,都渐渐地消磨去了。她怕见旧时的挚友。她改变了

2009/01/15 | 《行路易》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16) | 发表于 15:41

行路易

  古人有“行路难”这句老话。但在今日的新中国,这句话已经失却时效。今日在中国是“行路易”的时代了。有事为证:我久不乘电车了。前几天我出门买物,到站上等电车。我看见电车将要到站,无意识地全身紧张起来,这是解放前长年的习惯所使然:一则因为人都争先恐后,攀登要敏捷,不然吃售票员或别人的骂;二则耽心着车中无座位,必须捷足先登,拼命争龋然而我的无意识的紧张是徒劳的:车子一 停下,售票员先喊:“让老先生先上车!”他就伸手拉着我的左臂。接着站台上有一个乘客扶着我的右臂,一迎一送,我毫不费力地上了电车,犹如乘升降机一般。
车厢里不能说很挤,但也已经没有座位,并且有四五个人站关。我一上车,同时有两三个人站起来让位,招呼我去坐。我正在犹豫的时候,离开我最近的一个青年乘客敏捷地站起身来,说“这里近便”,就硬拉我坐下了。接着有一个女青年乘客拿着一把摺叠扇默默地送交我。原来这是我的扇子,插在衣袋里,上车时掉落在站上,她拾了来送还我的。
过了几站,下车的人多了,车厢里空起来。售票员拿出些连环画小册子来,向人推荐。我也接了一册。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壮年男乘客笑着向他婉谢,说:“我有些头晕,不想看书

2009/01/14 | 劳者自歌(十 则)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19) | 发表于 19:59
劳者自歌(十 则)
战士与战匠

从前我们研究绘画的时候,曾品评画人:对于理解艺术,具有思想,而能表现人 生观的人,称为“画家”。对于不懂艺术,没有思想,而只有描绘技巧的人,称为 “画匠”。画家是艺术的向导者,是高尚的。画匠有手而没有脑,是凡庸的。

在抗战中,作战人员也可以分别这样的两种:理解抗战的意旨,威而不猛,怒而 不暴,具有大勇者,称为“战士”。

不解抗战的意旨,抚剑疾视,暴虎冯河,以杀人为能事者,称为“战匠”。战士 以干戈捍卫人道,以武力争取和平,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故是可尊敬的。战匠不懂大 体,但好小勇,不知仁义之道,但与侵略者争长,故是下贱的。我们不杀俘虏,足见 多有战士。仁能克暴,最后胜利,属我无疑。

杜诗有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真是蔼然 仁者之言!我抗战军民宜各书之于绅。

廿七年(1938年)四月十日,汉口

 

粥饭与药石

原来是个健全的身体:五官灵敏,四肢坚强,百体调和。

每日所进的是营养丰富,滋味鲜美的粥饭。

一种可恶的病菌侵入了这个身体,使他生起大病来。头晕目眩,手足挛痉,血脉 不和。为欲使他祛病复健,就给他吃杀菌的剧药,以毒攻毒,为他施行针灸,刀圭, 以暴除暴。

但这是暂时的。等到大病已除,身体复健的时候,他必须屏除剧药,针灸和刀

2009/01/13 | 《儿戏》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6) | 发表于 09:30

                 儿戏

楼下忽然起了一片孩子们暴动的声音。他们的娘高声喊着:“两只雄鸡又在斗
了,爸爸快来劝解!”我不及放下手中的报纸,连忙跑下楼来。

原来是两个男孩在打架:六岁的元草要夺九岁的华瞻的木片头,华瞻不给,元
草哭着用手打他的头;华瞻也哭着,双手擎起木片头,用脚踢元草的腿。

我放下报纸,把身体插入两孩子的中间,用两臂分别抱住了两孩子,对他们说
:“不许打!为的啥事体?大家讲!”元草竭力想摆脱我的手臂而向对方进攻,一
面带哭带嚷地说:“他不肯给我木片头!他不肯给我木片头!”似乎这就是他打人
的正当理由。华瞻究竟比他大了三岁,最初静伏在我的臂弯里,表示不抵抗而听我
调解,后来吃着口声辩:“这些木片头原是我的!他要夺,我不给,他就打我!”
元草用哭声接着说:“他踢我!”华瞻改用直接交涉,对着他说:“你先打!”在
旁作壁上观的宝姊姊发表意见:“轻句还重句,先打呒道理!”

背后另一个又发表一种舆论:“君子开口,小人动手!”我未及下评判,元草
已猛力退出我的手臂,突然向对方袭击。他们的娘看我排解无效,赶过来将元草擒
去,抱在怀里,用甘言骗住他。我也把华瞻抱在怀里,用话抚慰他。两孩子分别占
据了两亲的怀里,暴动方始告终。这时候,“五香……豆

2009/01/12 | 《丰子恺潇洒的一生》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8) | 发表于 22:00

丰子恺潇洒的一生

作者:丰一吟

丰子恺1898年(光绪24年)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出世。
父亲叫丰??,是个秀才,他并不经理祖上开设有百年历史的丰同裕染坊,只是埋
头读书,应考举人。3 年一次,他已经应了3 次试,都没有中举。那时候,他已经
有6 个女儿,没有儿子,这更使他陷于郁郁不欢。丰子恺出世,给全家带来了欢乐。
3年后,37 岁的丰??再次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居然考中了。本来,中了举人后,
可再到北京会试,但丰??遭逢母丧,丁忧在家,不得上京,只得设塾授徒。自己
的前途中止了,丰??便寄希望于儿子。子恺6 岁时,父亲便把他收在座下。

教儿子的“千家诗”每页上端都有一幅木版画,第一幅是大舜耕田图,画着一
个人和一只大象,很吸引子恺的兴趣。他向染坊师傅讨了些颜料,为书上的单色画
着色,涂成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但颜料涂上去,一直渗透下面好几层。
丰??发现了这大片大片的颜色,大发脾气,幸亏母亲钟氏赶来,丰子恺才没有挨
打,但他再也不敢在父亲面前作画。子恺9 岁时,父亲逝世。丰??、始终不知道
儿子会把一生贡献给艺术,成为“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艺坛上极有影响的人物。

丰子恺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的两个同学在私塾里为了交换他的一张画而相打
起来。塾师搜查丰子恺的抽屉,把他的画谱拿去丰子恺吓得魂不附体。谁知次日上

2009/01/11 | 《口中剿匪记》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15) | 发表于 00:33

口中剿匪记

作者:丰子恺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
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祟,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
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比喻非常确切,所
以我要这样说。
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方一群匪,再像没有了。不过这匪不是普通所谓“匪”,
而是官匪,即贪官污吏。何以言之?因为普通所谓“匪”,是当局明令通缉的,或
地方合力严防的,直称为“匪”。而我的牙齿则不然:它们虽然向我作祟,而我非
但不通缉它们,严防它们,反而袒护它们。我天天洗刷它们;我留心保养它们;吃
食物的时候我让它们先尝;说话的时候我委屈地迁就它们;我决心不敢冒犯它们。
我如此爱护它们,所以我口中这群匪,不是普通所谓“匪”。
怎见得像官匪,即贪官污吏呢?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戴的。但他们竟不尽
责任,而贪赃枉法,作恶为非,以危害国家,蹂躏人民。我的十七颗牙齿,正同这
批人物一样。它们原是我亲生的,从小在我口中长大起来的。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
分,与我痛痒相关的。它们是我吸取营养的第一道关口。它们替我研磨食物,送到
我的胃里去营养我全身。它们站在我的言论机关的要路上,帮助我发表意见。它们
真是我的忠仆,我的护卫。讵料它们居心不良,渐渐变坏。起初,有时还替我服务,
为我造福,而有时对我虐害,

2009/01/10 | 《“艺术的逃难”》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8) | 发表于 23:43

艺术的逃难

作者:丰子恺 

那年日本军在广西南宁登陆,向北攻陷宾阳。浙江大学正在宾阳附近的宜山,
学生、教师扶老携幼,仓皇向贵州逃命。道路崎岖,交通阻塞。大家吃尽千辛万苦,
才到得安全地带。我正是其中之一人,带了从一岁到七十二岁的眷属十人,和行李
十余件,好容易来到遵义。看见比我早到的浙大同事某君,他幽默地说:“听说你
这次逃难很是‘艺术的’?”我不禁失笑,因为我这次逃难,的确受艺术的帮忙。
那时我还在浙江大学任教。因为宜山每天两次警报,不胜奔命之苦。我把老弱
者六人送到百余里外的思恩县的学生家里。自己和十六岁以上的儿女四人(三女一
男)住在宜山;我是为了教课,儿女是为了读书。敌兵在南宁登陆之后,宜山的人,
大家忧心悄悄,计划逃难。然因学校当局未有决议,大家莫知所适从。我每天逃两
个警报,吃一顿酒,迁延度日。现在回想,真是糊里糊涂!
不久宾阳沦陷了!宜山空气极度紧张。汽车大敲竹杠。“大难临头各自飞”,
不管学校如何,大家各自设法向贵州逃。我家分两处,呼应不灵,如之奈何!幸有
一位朋友,代我及其他两家合雇一辆汽车,竹杠敲得不重,一千二百元(一九三九
年的)送到都匀。言定经过离此九十里的德胜站时停一停,让我的老弱六人上车。
一方面打长途电话到思恩,叫他们整理行物,在德胜站等候我们的汽车。岂知到了
开车的那一天,大家一早来到约定地点,而汽车杏无影踪。等到上午,车还是不来,
却挂了一个预报球!行李尽在路旁,逃也不好,不逃也不好,大家捏两把汗。幸而
警报不来;但汽车也不来!直到下午,始知

2009/01/09 | 《山中避雨》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24) | 发表于 22:20

山中避雨

作者:丰子恺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
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
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
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
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
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
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
《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
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
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
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
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
《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

2009/01/07 | 《野外理发处》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22) | 发表于 20:18

野 外 理 发 处

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

头担。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

担的全部。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

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我手倦抛书,而昼梦不来,凝

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

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

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有时微嫌左右两

旁空地太多太少,我便自己变更枕头的放处,以适应他们的变

动,而求船窗中的妥贴的构图。但妥贴的构图不可常得,剃头

司务忽左忽右忽前忽后,行动变化不测,我的枕头刚刚放定,

他们的位置已经移变了。唯有那个被剃头的人,身披白布,当

模特儿一般地静坐着,大类画中的人物。

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故被

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被剃者端坐中

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但绘画地看来,适得其反:剃头司

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因为在姿势上,剃头司务提

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又好像屠户正在杀猪。而

被剃者不管是谁,都垂头丧气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好

像病人正在求医,罪人正在受刑。

2009/01/06 | 编后记 之《半篇莫干山游记》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21) | 发表于 09:27

编后记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县)人。

丰子恺多才多艺,既是著名的画家、木刻家,又是颇有成就的散文家,并擅长
书法,精通音乐。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
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
触的人事。从他的作品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他那丰富的生活经历,看到他所接触的
多姿多采、纷繁复杂的人事,感受到他那浓厚的生活情趣。从中细细体味,实在是
一种艺术享受。

这本以“静观人生”为书名的选集,将入选作品分作十二类,书名及每类标题
为编选者所拟。每类作品大致按写作年代顺序编排。这种分类不一定很合情合理,
但或许有助于阅读和欣赏。书中的注释,部分参考了解放以后出版的各种丰子恺散
文选本,谨在此一并说明。

 

半篇莫干山游记


前天晚上,我九点钟就寝后,好像有什么求之不得似的只

管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到了十二点钟模样,我假定已经睡过

一夜,现在天亮了,正式地披衣下床,到案头来续写一篇将了

2009/01/05 | 《阿咪》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25) | 发表于 08:36

阿咪

阿咪者,小白猫也。十五年前我曾为大白猫“白象”写文。白象死后又曾养一
黄猫,并未为它写文。最近来了这阿咪,似觉非写不可了。盖在黄猫时代我早有所
感,想再度替猫写照。但念此种文章,无益于世道人心,不写也罢。黄猎短命而死
之后,写文之念遂消。直至最近,友人送了我这阿咪,此念复萌,不可遏止。率尔
命笔,也顾不得世道人心了。

阿咪之父是中国猫,之母是外国猫。故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秉承母教
之故,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地上倘有一物,便是它的游戏伴
侣,百玩不厌。

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大打交道。

此时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撇开,与它应酬一下;即使有懊恼在心,
也自会忘怀一切,笑逐颜开。哭的孩子看见了阿咪,会破涕为笑呢。

我家平日只有四个大人和半个小孩。半个小孩者,便是我女儿的干女儿,住在
隔壁,每星期三天宿在家里,四天宿在这里,但白天总是上学。因此,我家白昼往
往岑寂,写作的埋头写作,做家务的专心家务,肃静无声,有时竟象修道院。自从
来了阿咪,家中忽然热闹了。厨户里常有保姆的话声或骂声,其对象便是阿咪。室
中常有陌生的笑谈声,是送信人或邮递员在欣赏阿咪。来客之中,送信人及邮递员
最是枯燥,往往交了信件就走,绝少开口谈话。自从家里有了阿咪,这些客人亲昵
得多了。常常因猫而问长问短,有说有笑,送出了信件还是留连不忍遽去。

2009/01/04 | 《敬礼》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16) | 发表于 09:13

敬礼

象吃药一般喝了一大碗早已吃厌的牛奶,又吞了一把围棋子似的、洋钮扣似的
肺病特效药。早上的麻烦已经对付过去。儿女们都出门去办公或上课了,太太上街
去了,劳动大姐在不知什么地方,屋子里很静。我独自关进书房里,坐在书桌前面。
这是一天精神最好的时光。这是正好潜心工作的时光。

今天要译的一段原文,文章极好,译法甚难。但是昨天晚上预先看过,躺在床
里预先计划过句子的构造,所以今天的工作并不很难,只要推敲各句里面的字眼,
就可以使它变为中文。右手握着自来水笔,左手拿着香烟,书桌左角上并列着一杯
茶和一只烟灰缸。眼睛看着笔端,热中于工作,左手常常误把香烟灰落在茶杯里,
幸而没有把烟灰缸当作茶杯拿起来喝。茶里加了香烟灰,味道有些特别,然而并不
讨厌。

译文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坐在椅子里伸一伸腰。

眼梢头觉得桌子上右手所靠的地方有一件小东西在那里蠢动。仔细一看,原来
是一个受了伤的蚂蚁:它的脚已经不会走路,然而躯干无伤,有时翘起头来,有时
翻转肚子来,有时鼓动着受伤的脚,企图爬走,然而一步一蹶,终于倒下来,全身
乱抖,仿佛在绝望中挣扎。

啊,这一定是我闯的祸!我热中于工作的时候,没有顾到右臂底下的蚂蚁。我
写完了一行字迅速把笔移向第二行上端的时候,手臂象汽车一样突进,然而桌子上
没有红绿灯和横道线,因此就把这蚂蚁碾伤了。它没有拉我去吃警察官司,然而我
很对不起它,又没有办法送它进医院去救治

2009/01/03 | 《白鹅》
类别(名家散文) | 评论(0) | 阅读(23) | 发表于 09:52

白鹅

抗战胜利后八个月零十天,我卖脱了三年前在重庆沙坪坝庙湾地方自建的小屋,
迁居城中去等候归舟。
除了托庇三年的情感以外,我对这小屋实在毫无留恋。因为这屋太简陋了,这
环境太荒凉了;我去屋如弃敝屣。倒是屋里养的一只白鹅,使我恋恋不忘。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
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
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凡动物,头是最主要部
分。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例如狮子、老虎,头都是大的,表示其
力强。麒麟、骆驼,头都是高的,表示其高超。狼、狐、狗等,头都是尖的,表示
其刁奸猥鄙。猪猡、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
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
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
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
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
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亢
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
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